2025年07月17日星期四欢迎您来到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培训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低空

无人机“黑飞”正式入法,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025/07/16 13:46:00   来源:宝鸡市无人机协会、低空经济-无人机

2025年6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这部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法律,首次将无人机“黑飞”行为明确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这一修订标志着我国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管理进入全新阶段,为公共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法律防火墙”

1.jpg

一、新法亮点:无人机违规飞行正式入刑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治安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一系列新型危害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其中就包括 “违规飞行‘无人机’” 的行为。

根据修订后的法律,这类行为被明确列为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并纳入处罚范围,与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高空抛物、违规升放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列。

此次修法填补了长期以来对无人机“黑飞”行为缺乏明确处罚依据的法律空白,为公安机关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从此,在禁飞区放飞无人机不再只是“违规”,而是可能面临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追究的违法行为

2.jpg

二、法律背景:无人机管理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并非孤立行动,而是我国无人机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早在今年2月,《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就明确要求 “民用机场具备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防范和处置能力”,依法配备必要的探测、反制设施。

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已对无人机管理作出详细规定,将民用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5个类别,并针对不同类别设置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其中轻型无人机在国内消费级市场中占比约90%。

3.jpg

三、飞行规范: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1.飞行前的必备手续

在适飞空域内飞行,无人机所有者需要完成两个基本步骤:

实名登记

报送识别信息(微型无人机除外)

2.而在管制空域内飞行,则需完成六个步骤:

实名注册登记

报送识别信息

投保责任保险

取得操控员执照

飞行活动申请

起飞确认

3.空域管理规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微型无人机适飞空域在真高50米以下

轻型、小型无人机适飞空域在真高120米以下

在这些范围内无需提交飞行活动申请。但在管制空域内飞行,仍需提前一日12时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飞行活动申请。

4.实名登记要求

自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4.jpg

四、现实警示:无人机“黑飞”处罚案例

今年4月,成都邛崃公安接到群众举报,称在禁飞区平乐古镇上空有一架无人机正在“黑飞”。民警迅速赶往现场,使用无人机反制设备对其进行迫降,并找到了操作员王某。经调查,王某当天到平乐古镇游玩,因觉得风景甚好便在古镇河边放飞无人机,此次飞行属于未经飞行管制部门许可在管制空域内违法施飞,民警依法对其处以行政处罚。

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特定时期的管控。秦皇岛市发布通告,自2025年7月1日至8月31日,在全市行政区域内,禁止单位、组织和个人利用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进行各类未经审批的飞行活动。因特殊情况需要的,须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5.jpg

五、飞行安全:给无人机爱好者的建议

确认无人机类型:了解自己的无人机属于微型、轻型、小型、中型还是大型类别,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管理要求

完成实名登记: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https://uom.caac.gov.cn)进行实名登记

查询飞行空域:起飞前通过当地无人机管理服务平台查询管制空域范围

遵守飞行高度:微型无人机不超过50米,轻型、小型不超过120米(适飞空域内)

特殊区域禁飞:机场及周边区域、军事禁区、重要革命纪念地等区域设为管制空域,禁止未经批准飞行

避免危险操作:受到酒精类饮料、麻醉剂等影响时,不得操控无人机3

购买责任保险:特别是在管制空域飞行时,必须投保责任保险

6.jpg

六、展望未来:无人机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正在审议的《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共同构建起我国无人机管理的法律框架。专家认为,这些法律修订体现了立法机关对复杂治安形势的精准研判,构建了更稳固的制度 “防火墙”。

      随着2026年1月1日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施,无人机“黑飞”行为将面临更明确、更严厉的法律制裁。无人机操作者需增强法律意识,合规飞行,共同维护空域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安全飞行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利时,切莫忘记法律划定的安全红线。